修女分享
謝桂英修女
謝桂英感恩之言
- 生命的跳躍
我生長在小康之家,自幼跟母親一起領洗,可惜我不願去聖堂。有一天在一個露天車站等巴士,忽然下雨,幸好有雨傘,身邊站著的一位女士問我可否遮她,我竟然說:不可以,我把雨傘很細,你去找地方避雨吧。過了幾天,又是在同一地方,同一情景,這次是我沒有帶傘,我問站在旁邊一位有傘的姑娘遮我,她說我曾說的話,我立時哭起來。反省後,覺得很難過,我是怎樣聽聖經的。之後,聖經堂之後跟著胡意清修女走出課室,對她說我沒有去聖堂很久,想參加再慕道班,再重新認識那愛我的天父,這再生之恩無以為報,後來參加「聖母軍—吾樂之緣」,這是很大的福氣,神師是胡意清修女,指導有嘉,神師的教導銘記於心,很多同學都很希望加入「吾樂之緣青年支團」,聖母軍亦是我聖召的搖籃,亦是幫助我成長的歷程。
2. 行到水窮處,坐看風雲起
抗病歷程與生命教育分享
生、老、病、死是人必然要經歷的不可逆轉的事實。在我年青時沒有想過我會患上癌病,更沒想到想到死亡的威脅。我的性格都算是開朗的,但是很多人都認為身體血型是A型的是內向、容易憂鬱。我父親血型是A型,母親的血型是O型,但這也是沒有得選擇。我喜歡O型,於是定志向母親學習,多與別人分享生活感受,喜愛幫助人,凡事不計較,從來沒有人知道我是A型。其實當我再慕道之後,我就開朗起來,坐言起行也是我的作風,天主是我的慈父,讓我歷鍊和磨鍊。
2.1歷鍊與磨鍊:
1986年開始學習生命教育的課程,當時的心路歷程,只是學習生命教育的課程。到了2007年8月發現身體健康起了變化—發現患了乳癌……。
最深刻的印象:
(1) 進手術室:進入手術室時我一點都不驚慌,只見手術室很多儀器,週邊很多護士來往,我跟護士說:現在好像拍杏林雙傑片集。他們說是呀,不過這裡儀器較多!我說,現在「將生命交給天主,身體交給醫生」,各位再見!立時就睡著了。當我醒來已經是在病房,原來做完手術後在觀察時忽然休黑了半分鐘需立刻急救,醫生、護士忙了一會兒,「啊!唔死再戰江湖」感恩天主再賜生命、生機、有機會感恩!
(2) 依利沙伯醫院醫生評估我需要化療三次,電療五十次。當我從藥房取了藥返回化療病房的路途覺得特別漫長……。我經過一條長廊,兩旁坐著愁容滿臉的家人,入到病房那裡坐著正在接受化療的人,氣氛沉重。於是我主動向在場的病人打招呼問好並且說大家要放鬆些,若是苦喪著臉,在走廊的親友就會更擔心、更難過啦,有說有笑,讓大家會好過些。忽然有把聲音說:「你沒有患癌症,就說得容易」。初時他們還是沉默。當護士呼喚我名字時,所有的人都說原來你也是接受化療的人嗎?,從那時開始他們就對我說化療後要多喝涼水、吃些冬蟲草……,真是同病相憐,後來成為朋友。最初幾個月覆診都會見到面,因為差不多同期,可是三年後,越來越少見,聽說大多過世了。當我化療、電療完成後,我返回澳門投入工作。胡修女要我每日中午一定要休息片刻,還有每星期都要去科大中醫院睇醫生調理身體,關心照顧,此恩情末齒難忘,更感恩天主賜我生命,派遣良醫為我治病。鄺美玲醫生是我生命中特別是身體出現毛病時的貴人,對我人生也有大的影響。在病房時常聽到護士們、員工們說鄺醫生對病人特別細心照顧。
鄺醫生除了用手術、藥物醫病還用愛心關懷病人。多年前鄺醫生已組織了一隊朋友齊齊做運動,還請一位熟悉瑜珈運動的教師幫助並帶領我們(做完手術的人)當我可以下床行動時鄺醫生叫我去醫院五樓的活動室做儒家拉根運動。
多年前鄺醫生已組織了一隊朋友齊齊做運動,她自己出錢請儒家老師來教我們運運及做瑜珈運動幫助並帶領我們組織戶外活動,例如行山、旅行西貢國家級地質公園,濕地公園,遊船河,鹽田梓遊船河追月,往新界摘菜,往大埔墟踏單車。有時參觀展覽:如畫展、攝影展、秦朝兵馬俑……..,有時參加音樂欣賞會,慈善餐會等。我有機會接觸到鄺醫生其他的病人,大家互相鼓勵,很多出院後間歇回來聚聚,活動後一齊去食早餐,有時是鄺醫生請食,大多數是AA制。
2.2 行到水窮處,坐看風雲起
在澳門教青局舉辦生命教育課程,讓我有機會認識紀潔芳教授,自始我就深入探討生命教育的課程。耶穌說:「我是真理、道路、生命」,那我如何透過生命教育課程去體驗天主賜我生命、讓我在主耶穌內走進天主的慈愛中生活。
我在台灣宗教博物館,走進癒花園時,我感概萬千。內心的傷痛痕,十多年都未癒,我母親的過世,我一想起,淚水自動流下。我兄弟姊妹移民外國,母親不願移居外國,最後她極度不願之下入住老人院,那時我已入了修院,我會勤加探望母親。她過世時,我傷心得很,很久仍未走出悲傷。這次是一個機會,走入癒花園,我很努力、很認真的。走過失落與悲傷的心理歷程,走進自我照顧之道,心情真的放輕,我感恩不盡,天父沒有捨棄我,在人生路上處處帶領著我。
林綺雲博士的演講,正是我需要的悲傷輔導。接受失落的事實,經驗悲傷的痛苦,重新適應新﹙依人不在﹚環境,重建新關係,找到內在的新平衡。我覺得這種親身感受的經驗十分寶貴,首先是我自己得到走出悲傷的痛苦,對他人的悲傷易於同情,有同理心,我希望這種態度和精神,真的融入了我的生活中,好好的生活。
參觀台灣世界宗教博物館另外的得益就是提醒我們不要被經驗綁架,需要消弭成見、化解無明的各種執念,督促我們明確的面對、處理好眼前發生的每一件事情,然後,一方面用單純的心來看待其他人所犯的錯,適時地給予他們所需要的幫助。另一方面則在心上挪出空間來看見其他人的美好,給與鼓勵、讚美。換言之,如果我們覺得自己或他人並不完美,就應該以改過遷善為目標,努力去反省、理解、改正自己與他人的各種錯誤行為,而不要受困於經驗,一味自以為是,如果我們覺得自己或他人的人生,還有一些美好的東西存在,那麼就更應該以美好的心眼去看待身邊所有的人、事、物。
- 為生命找道路
人人都想活好自己的生命,認為生命是最珍貴的,但是人應該怎樣活,這卻是一個沒有人能夠迴避的問題。熱愛生命,值得珍惜生命。我總覺得天父是生命的根源,天父派遣耶穌來親自教給我們生命之道,感恩天主慈愛帶領。
3.1探討生命教育歷程
當我讀完《兒童生死教育學方法與實作》之後,心情網然,我很認同紀教授的講法。更欣賞每個個案的處理,但不知甚麼原因,我的心情有少少沉重。其實,在個案當中,有些是反映出我自己受到親人去世的傷痛情與結。
當我分享生命教育課的時候,使我從聖經章節領悟出天主賜給我們豐盛的生命。當我講聖經課時,有很多有關生命課題與學生分享,懷著信心,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可貴,以生命影響生命。
感謝天主讓我在聖若瑟五校有機會參與生命教育課程的開展,共同設計課文內容。使我從聖經章節領悟出天主賜給我們豐盛的生命,我一定要活好天父賜給我的生命。當我講授聖經課時,有很多有關生命課題與學生分享,懷著信心,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可貴。我在進修研讀悲傷輔導時,真心感覺到,學而後知不足,我會加油努力。
當提筆開始翻閱過往資料時百般思緒,忽然腦海出現電視劇「狂潮」主題曲其中歌詞:「大家偶遇在人海,你我各留痕,幾許歡與笑,多少愛和恨,那狂潮卷起,燦爛又繽紛」,一切有主的安排,有主給予我們使命。那句「大家偶遇在人海,你我各留痕」,的確,我們在「人海」中相遇,有相識幾十年的,有些人是擦身而過,各有自己的心路歷程,我深信,生命影響生命,天父安排,是最好的,伴我漫步人生路。
- 在落地之處開花
澳門的教育改革進入千禧之年之前已展開,培育教師人才,聖若瑟教區的聖若瑟大學的教育學院,除了正規教育學院課程外,還設立學位後課程,這課程是在假期上課的。我有幸被邀請教的科目是教學法,教師教育,生命教育,這三大範疇也正是我的主修科。
在2014年至2017年,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逢星期六、日就有大概不少於130人來上課,師範生都是來自各間大學的畢業生,現階段是學位後修讀師範課程,準備做教師,他們的寫作能力、思考能力,都有一定的能力。面對他們都有點壓力,不過我有自信心,我用心備課,然後與他們分享。那些日子我得到學院信任,得到師範生能覺得沒有白費所學和時間。
4.1 生命反思、建構人生
在人生成長中教育是極端重要,今日社會、科技、經濟迅速進步。教會盡其教育使命時,盡一切能力採用適當的教育方法,尤其不忘我國固有的道德、文化、教育學生,在一切教育方式中,學校有其獨特的重要性,因為學校由於其本身使命,而悉心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群、美、聖,使學生能達到完人的發展。
「關懷弱小」這課題,讓學生深入瞭解助人的意義和責任,只要給予適當的引導,讓他們看到貧弱者的急切需要,他們會願意予以關懷。在課文中耶穌指出貧窮和弱小的人,不限於錢財方面的極度不足,也指一般生活非常困難、在衣、食、住、各方面資源短缺、年紀小而能力弱、多病的人。耶穌教我們需要關懷這些弱小的兄弟姊妹。
我曾經以宗教科其中單元「關懷弱小」這課題作為參加教學設計獎勵計劃,目的除了與學生分享關懷貧窮弱小的訊息,同時與各位同行分享這份教學計劃。這課聖經課題內容可以融入「儒家思想」友愛他人、關愛社會、關心國家。德育方面亦融入四樞德 (智德、義德、勇德、節德,這四種德行如人行為的樞紐,故名四樞德) :智德(Prudence):智慧之德,以理智做事觀察考慮判斷然後實行即(慎思之審問之思辨之篤行之)以合情合理的方式處事。
現今的社會,科技日進千里,人的心靈需要淨化,需要學習感恩。透過宗教讓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天主是愛,使孩子之對於宇宙、生命、人類所逐步獲得的知識,蒙受信仰的光照俾能實踐建設性及使徒性的生活,而成為有益於人類社會的酵母,縱使在困難中仍能感受上主同在,心靈堅定不移,不畏艱難,排除障礙,堅定所當作的事務。
4.2生命反思、建構人生下半場
當我七十歲那年就計劃退休,當時我未想到那麼快退休,澳門仍未強制退休,只要身體仍健康,都可以做多幾年。修會因工作、人手就建議退休。都是件好事。提早適應退休生活,誰知退休後還比退休前忙碌。
2017年獲得卓越教師獎,那時真忙碌,忙於接受訪問、錄影,參觀……。澳門「好人好事」將卓越教師介紹放在澳廣視節目重播有30次之多,播的地點是每班船都播一次,當時感到很大的壓力,我的一言一語,不單要緊言慎語,行為態度亦要慎重行事。另外教青局舉辦的教案設計比賽,我參賽的聖經德育科獲乙等獎。一時之間,心有點飄飄然,天父讓我活到臨別退休時才盡慶出風頭,現時要考考我如何收斂罷。
- 活好人生下半場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的高齡化社會指標是7%,隨著高齡化時代趨勢的來臨。反觀現在的修道團體亦有人口老化現象,「成功老化」的問題引起關注。要做到成功老化:就是「活得老又活得好」是理想境界,簡言之,就是儘量縮小老化所帶來負面的影響,而保有正向的觀點。成功老化必須包含生理、心理與靈性三個層面,且強調這三者缺一不可。
生理:社會人際互動,安全的感、自尊的需求,良好的身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與安適感等。
心理:生命的喜悅成就和遺憾缺失
靈性:是個人對生命價值所堅持的,在生活經驗中思考存在的意義。
坦然承擔生命中不斷成長經驗愛與關懷的互動。
成功老化應在老化的過程中,各種功能是緩慢而溫和的降低。
在生理方面維持良好的健康及獨立自主的生活,在心理方面適應良好,在社會方面維持良好的修會團體及社會關係,讓身心靈保持最佳的狀態,進而享受老年的生活,並希望藉以提醒每一個逐漸老化的高齡者邁向成功老化的最佳良方,就是保持自己日常生活的能力。
感謝天主,成功老化的概念令我反複思考,退休後的我,正好將身、心、靈整合。在工作上,要學習如何與高齡者溝通、互動,了解高齡者的特性與需求。
與年長的姊妹同在屋簷下生活,原來並不簡單,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健康狀況滑下和需求,繼續學習吧!可是現在的我亦已在退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