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分享
胡意清修女
胡意清修女感恩之言
緒言
「應當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得前五:16)這是我金科玉的格言。現正是耶穌寶血女修會一百年慶典,邁向新紀元之前,為我過去所領受的種種的恩寵,再三向天主表達我衷心的謝意。
- 恩寵之“緣”
我生長在外教家庭,先父是嶺南派畫家,可惜英年早逝,幸好有慈母偎依,弟妹情深共融。天主賜我領洗進教之恩,更召叫我進入寶血修會、度修道生活。在我進會金禧紀念書纖寫:「寶血滌人罪,丹心報主恩」。這兩句話道出肺腑之言,對主心懷感恩。對主忠信承諾,吃得苦中苦,在奉獻生活中呈現出來。暨濠情又瀟灑,以主的教會、修會為家,將母親和弟妹托付給天主,讓主祝福。
1.1主為我牧…
在上世紀50年代,發願之後被派往鄉間傳教,當時派往西貢、大浪、赤間傳教。彷彿像初期教會派遣宗徒、門徒兩個一組的去傳教。所到之處都是依靠當地的教友借出簡漏房子一間,就住下開展教道理、預備孩子們初領聖體,等到大瞻禮時神父來放堅振聖事,孩子們初領聖體、慕道班結業者領受洗禮聖事。然後又挑起擔子往另一條鄉村去,很久才有一次返回總修院大團體過瞻禮。那時落鄉傳教就要學習當地的方言,「客家話」,天主賜我學習語言能力,很快就能與當地村民溝通,教他們祈禱,與他們交談和睦共融,歷經寒、暑、風雨晴天,都充滿愛之主情。
1.2 修道生活與使徒工作
六十年代,開始被派往德貞女子中學校工作,照顧中、小學生。負責聖母軍青年支團「吾樂之緣」,支團姊妹有兩位姊妹進入嘉爾默羅修會,兩位進入寶血女修會,這團聖母軍可說是聖召的搖籃是嗎!在德貞女子中學工作十九年,除了教書,做聖母軍神師、教慕道班、負責圖書館。多年來靠主助佑,我只是天主的工具而已,感恩天主與我同在。
1.3 派往台灣工作
離開德貞學校往台灣教書及進修、自修經歷六載,學會流利的「普通話」,在台沒有修讀普通話班,只是在教學生聖經堂時,每次由班長將課文拼音字母讀寫在黑板上,自已跟學生一起讀,這份學習語言能力,這奠定了日後在澳門—濠江執教時,很多機會往國內教學交流,「普通話」是重要在往國內北京、南京、上海等溝通交流及進修的基礎,感恩天主賜我能力。
1.4. 派往澳門 一 天主之城
「應當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得前五:16)這是我金科玉的格言,在踏入千禧新紀元之前,為我過去所領受的種種的恩寵,再三向天主表達我衷心的謝意。
現在讓我再一次陳述天父對我那份無償的慈愛:一九七六年奉派到豪江有「天主之城」之稱的澳門,在聖德蘭學校工作,第二年接掌聖德蘭校務。那時正值澳門經濟衰退,青洲木屋區的居民生活清苦,聖德蘭學校座落於木屋區之中,與居民一樣度着艱苦的生活。
清貧家庭無法負擔子女教育費,而私校免費生太多又無法維持正常開支,為了使學生能繼續學業,為了使學校有最低限度的經費,我就得到處去籌募助學金。感謝天主,藉着莫神父、陸神父的努力,帶來了外國善心人的助學金,藉以支持學生完成學業,也維持了學校的開支。
當年由於學校經濟條件不足,經常流失教師,記得一九七八年一月,即農曆年廿七,放年假前夕,有六年級級任前來辭職,我拿了辭職信跑到學校的聖堂,跪伏在聖體台前,及覆誦唸(詠廿三):「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主﹗祢看如今我少了一位六年級的教師,但是主,我仍然相信祢是我的牧者,在徬徨中我仍然有信心。感謝天主,開課時,我又是一無所缺。
2. 為生命找道路
一九七九年四月為越南難胞開展人生新旅程,當時大批越南難民湧入澳門,聖德蘭學校在教會指示之下回應社會的需要,我是聖德蘭學校負責人故我要與逃亡者同行,分擔他們的困苦,先為越南僑胞子弟提供入學機會,再為成人開設英文夜校,並藉機會與陸神父開設成人慕道班,向他們傳揚基督喜訊。其實擔起這使命為我人力資源不足,只是祈求天主帶領和助祐。感謝天父,在他們離開澳門之前,有七位慕道者領受聖洗,天父給了的一個可遇不可求的福傳機會。
2.1 八十年代大陸開放,大量新移民來澳定居,但也有不少無證人士湧入本澳,我也為新移民子弟提供入學機會,但有部份學生無法取得身分證明。當時家長與無證學生又求助無門,我與他們在無助之中努力爭取。透過向入境署申請,終於得到回應和幫助,感謝天主,於獲准登記﹗至於那獲准居留的學生,如今都長大成人,有部份完成大學課程,他們都投身社會貢獻一己所能。假日他們會結伴回來探母校,我很高興能分享他們的得失成敗,也為他們感謝天主,感恩不盡。
2.2 一九八九年政府開始資助不牟利私校,這樣不但減輕家長的負擔,也改善了學校的教學設施,穩定了教師隊伍。我還是那一句: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
隨着大陸開放,澳門經濟漸漸增長,在天父的帶領下,我們學校也與社會一齊起步。請看滿佈破爛木屋的石仔堆,如今已建成通紅街市的綠化街道;筷子基的木屋己改建成高樓大廈;崎嶇不平的青洲大馬路,如今已成為通往禁區的康莊大道。在天父的眷顧下我與社區一起進步一起成長,天父﹗我衷心感謝祢,信賴祢。
回顧多年來,我在教會內與弱小者、與艱難困苦者同行,我盡所能去承擔起工作上帶來的困難,及徬徨的壓力。在本性上常有抗拒的誘惑,但我知道這是天父給的使命,我願意承擔。
澳門四十五萬居民,在天父的祝福之下努力建設,社會定會不斷發展,不斷成長。當時澳門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我相信,只要我們信賴天父的慈愛,努力奮鬥,澳門的明天會更好,那時,現在我們懷着感恩的心情,信賴上主的眷顧,與修會踏上新紀元。
2.3 四川汶川地震支援國內並關愛他人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傷亡慘重。澳門明愛總監潘志明先生安排好手上的工作兩天後出發去視察災情,聖德蘭學校將家長們,學生們的一些善款請潘生帶給有需要的人。同時請老師們幫忙發動學生寫問候咭、鼓勵咭。結果收集了六百多張,潘先生答應帶慰問咭給災民。十天後潘生帶回很多謝咭,並將災區的情況錄像播放我的學生看,教師們、學生們收到謝咭非常開心,這場災難既有機會教學生幫助別人,又能鼓勵受災難的人努力活下去,生命影響生命。這次經驗老師學生們獲益良多,這對日後推行生命教學奠定了基礎。
2.4 青洲區、筷子基區有很多木屋居民,家境清貧,交不起子女的學費;同時,該區有不少無證居民,他們的子女亦沒有身份證,無證兒童入學有一定的困難。那些失學兒童,終日無所事事,或流落街頭。堅負教育使命的我,不忍那些兒童失學,認為人人均應有讀書的機會,不應因家境貧富、社會地位高低而有所分別。為此,慈悲的天父是願意人去協助那些失學兒童入學。
1989年,當時政府突然宣佈為居於澳門的無證學生人士登記,這次史無前例的登記,俗稱 “龍的行動”。當時聖德蘭學校就有二百多名無證學生,政府容許無證學生登記,學生就有取得身份證機會,真是喜出望外,學校連忙動員教職員為學生和家長準備有關資料,送交政府以協助學童登記。事情辦妥,大家鬆了一口氣,還默默祈禱,靜待好消息。這些學童最後均取得證件,安心在澳門學習和生活,人生的路向也就不同了。每年的蟬鳴荔熟時,高小六年班貧窮學生就擔心升讀中學問題,只好到處找恩人幫助貧窮學生升學,並且鼓勵家長準許子女升學,當時有部分家長希望子女讀完小學就去做學徒幫補家庭經濟。做老師希望學生升學,因為讀完中學可使家庭經濟及社會地位提升,讀書可改變環境生活。事實當年家境清貧而又努力讀書的學生,有好幾位已在台灣做教授,且每年都捐助學金幫助升讀大學的學弟妹。在澳門有幾位成為高級警司、督察、甚至大法官、醫生…..,有些在教育界。
3 見證澳門城市的發展、酒會、慶回歸感悟
知多世事胸襟闊,來澳門服務四十多年,見澳門的轉變,從一個葡萄牙殖民地至回歸祖國轉變很大。在七零年代來澳門的交通工具為修道人多是搭大船要坐三小時才到達澳門。到七零年代末期開始乘坐快達船,時間要坐一小時半,已節省一半時間。澳乙大橋都是七六年之後才通車,那時交通開始發展,一切都發展起來。市區巴士只是五角(五毛錢),交通開始繁忙。
青洲位置處於偏僻的北部,居住的是貧困家庭,全青洲區只聖德蘭和消房局是122W其餘所用的電是110W,很多地方隨時停電。有一次晚,上附近忽然無電,傳來,噢無電啊!她立刻關閉電源,關閉電源時,傳來一響聲,好野!學校都無電!原來人們無電,說我們跟他們一起,這也是與弱小者同行,到第二天上課,如果因停電沒有功課交的學生,老師有酌情權不罰學生,她教了我甚麼是與弱小者同行。
附近的左鄰右里家長很信聖德蘭學校的校長、老師們。子女升學、甚至家庭有大事情都來問校長的意見,開家長會時最熱鬧,家長們大多是穿拖鞋帶著小孩來參加家長會。記得有一年夏天晚上有小偷入學校偷了一些播音器、錄音機、學校浮水印。學校早上到二區報案,到黃昏就有位警察連同二位家長將失物送回學校,自此之後再沒有人來學校偷東西。
3.1 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一日星期二 葡國日澳門政府在澳督府舉行的授勳儀式我有幸領授勳章後接受訪問談及接受勳章後的感受說:這個榮譽不僅屬於我自己,修會的修女已經為澳門服務了幾十年,聖德蘭學校也已經有四十年歷史,前輩神父修女在那裡服務過。可以講他們播種,我來灌溉,收穫的光榮是屬於大家的。希望繼續得到大家的支持,為本地學子青少年服務,最重要的是天主賜給我恩寵和力量,真是感恩不盡。
3.2.教與學
時代的進步有點快,只好教與學同步進行,忙中抽閒參加教青局為學校行政人員舉辦的各項課程培訓。如往上海、南京、北京培訓等,身體尚算健康,能有力量兼負重任,這是天主的恩賜和助祐。
結語
濠江情懷,學生願與胡意清修女一起感謝天主和聖母媽媽的眷顧帶領,在青洲服務,讓生命影響週遭的生命。當年我年屆八旬多,已退下校長一職,新人接棒,還精神矍鑠,在聖若瑟教區中學一、二校兼任宗教輔導員,,接觸學生、家長;轉眼做了六年,才正式退休,離開澳門返回粉嶺會院休息。